鹤伴山景区位于西董街道杨家峪村南2公里处,占地面积 7200 亩,森林覆盖率97%,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,游人于奇峰怪崖之间,可享溪水绕流之乐,可揽山林围簇之幽,可探鸟语花香之趣,是绝佳的休闲避暑胜地,被誉为“鲁中生态明珠”。现景区有九瀑涧、水帘洞、九潭溪、鹤翔岭、鹤鸣谷、长生观等游线。
九瀑涧游线位于鹤伴山东部,全长1608米。自“抗日桥”向东南,依次有朝天瀑、回音瀑、瓮潭瀑、天门瀑、双叠瀑、浴女瀑、小三叠、白龙瀑、双潭瀑等九个瀑布,一瀑一景,因地就势,天然而成,造型各异,大者声如奔雷,轰鸣作响,小者巧如银链,珠落玉盘,构成了九瀑涧独特的自然景观。九瀑涧原称“浔沟”,后因八路军“钢八连”指战员在此壮烈牺牲,改名为“抗日沟”。1943 年 9 月 14 日,日军纠集胶济铁路沿线日伪军1000 余人,于夜间将驻守在鹤伴山内的八路军长山县大队包围。八路军战士们在二中队队长张方胜率领下奋勇血战,但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且地形不利,包括张方胜在内的 70 余名战士壮烈牺牲。二中队原属清西独立团,被誉为“钢八连”,改编到长山县大队后,人们依然称其为“钢八连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当地人民把此沟命名为抗日沟,并竖立了抗日英雄群雕,建了“怀烈亭”“忆英亭”等。2002年,邹平县委、邹平县人民政府在“抗日桥”南侧竖立了一座英雄群雕像,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,此地成为邹平县爱国教育基地之一。槐花谷位于鹤伴山九瀑涧风景区内的天门坎西。从天门坎向西,转过山坡,前面是一平缓的密林区,山坡两侧槐林片片,百花满枝,香溢满山,人称此处为槐花谷。除满坡槐花外,还间有大片的迎春花丛。每年春初,串串黄花开放,故人亦称迎春坡。
水帘洞游线沿途沟壑险峻,林密石奇,内有岩洞、流瀑、景石等各种景观,景色奇绝。一进山峪,有飞瀑横断,落差百米,水声震天,人称“百丈崖”。崖左石壁,凿有之字形石阶,沿阶曲行,方能进山。峪中流瀑众多,最佳处在距峪口三百米的“水帘洞”。水帘洞为一天然石洞,位于鹤伴山抗日桥南一深峪中。洞上有瀑布飞流直下,遮住洞口,形成水帘奇观。飞瀑溅起的白色飞沫,云雾般向四围弥散,即使在酷暑夏日,仍细雨蒙蒙,清爽袭人。潭边石壁之上,可有一个巨大的“佛”字。沿洞前水潭东侧石阶,可侧身入洞。洞高约8 米,东西宽20 余米,纵深10米左右,可容纳百余人。洞内正中位置,有一尊镏金释迦牟尼坐像,高约5 米。洞内佛像、洞外题词,均为邹平籍著名美术家蔡衍所作。从水帘洞南上,大小水潭,一路不断,密林层层,遮岩蔽路,曲折幽深,令人流连忘返。
水帘洞中四壁有无数天然佛像,且形态各异,惟妙惟肖,故又称“万佛洞”。相传当年八仙神游四方,回蓬莱路上,在会仙山落下云头观看桃花盛开,在鹤伴山发现了深谷中的这个天然石洞,便点化了洞中的石头,石头变成了无数尊为民解忧的僧人佛像,并给山下的村民百姓带来了万福。近年来,市委市政府政府对这里进行了一系列整修,使其成为融人文、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。水帘洞古时也称“卸甲石屋”“卸甲洞”。道光《济南府至·山水·淄川》:“白云山,在淄川县西北五十里……其西北曰豁阪,有'卸甲洞'。传说古代有一起义军将领战败,骑马至此,得高人点化,在洞中修炼成仙,羽化而去。将军成仙后,其所骑白马思主心切,日夜在山间驰骋往来,寻觅主人,后来人们把白马走过的山岭称为跑马岭。
九潭溪游线位于鹤伴山鹤翔岭与跑马岭之间,自来鹤桥始,至香雪海槐花谷止,全长 2424米。碧波潭、圣水潭、清冽潭等九个水潭形状各异,大小不一,潭水皆清澈透明,四周岩石、树木倒映其中,景色尤为奇特。此处沟壑幽深而狭窄,林木茂密,藤缠枝垂,溪水潺湲,步步有景。从入口处向西南走约 300 米,是一人工所砌石壁,石壁之上。有一500 平方米的平台,据传乃古人避乱居住之处。由此向里,有一斧劈刀削般的天然石崖,其旁一平台,几块朴石排列如座,相传为白免公当年练功之处。过此处向南 20 米有一横卧巨石,石底是一扁形石洞,俗称狐狸洞。相传过去有狐狸居住于此,其中一只年老成仙,经常化作美女下山。据说渐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狐仙的故事,有些题材便出自这里。由狐狸洞往西是野葡萄沟。所谓野葡萄沟,即为九潭溪原名,此处两侧山坡上野葡萄触目皆是。据考证,其中最大一株野葡萄树龄已逾百年,枝蔓绵长,攀缘于其他树木之上,景观甚为奇特。尤其在夏秋季节,成串的野葡萄粒粒饱满,如一串串紫红色珍珠,其香甜气息弥漫于沟壑间,让人流连忘返。
鹤翔岭游线又名“长白翔岭”,全长900米,整条游线像一只欲飞的仙鹤,因此得名“鹤翔岭”。沿游线往上走可以到达仙鹤阁。
鹤鸣谷游线“幽谷鹤鸣”,全长 1215 米。此处峪谷宽阔,绿树成荫,林木葱郁,遮天蔽日,环境优雅。谷中道路平缓,人走在石板上斗折蛇行,看着路旁流水潺潺,听着林中鸟雀鸣啭,自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。鹤鸣谷因过去曾有仙鹤而闻名,当时众多仙鹤成群结队在林间飞翔觅食,嬉戏玩耍,幽婉高亢的鹤鸣声回荡山谷。
长生观游线主要建筑是道家寺院,位于鹤伴山庄西侧峪内,依山势而建,坐西朝东,占地 11 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 3000 余平方米,长生苑整体建筑设计相形度势,形成了多变的内外空间。其布局、体量、结构,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,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之外,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由东向西依次为牌坊、山门、长白山人殿、彭祖殿、长生殿、长生亭等,南北两侧则建有元君殿、财神殿及刻有《道德经》全文的长廊等。
打开“邹平融媒”看评论